帮你快速找医生

李金鹏的发布

  • 经方索隐: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浅议“渴”之病因病机学中医读经典,学思践悟很重要在张仲景经方理论体系中,对于“渴”的病因病机陈述有以下几种:一、阳明内热盛,持续发热汗出,致使体内组织津液损耗较大而“渴”原文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二、身体组织或内或外有水液,发汗表证不解而使组织内津液输布不利,造成水液代谢障碍此以五苓散主之三、阳明内热,胃中停饮,津液输布不利,致...

  • 生姜大枣,在人们厨房中的常备之物,而生姜尤重二者在仲景方中更是经常出现历史上,有的医学大家把此二者视为药物的配伍阴阳药对而推崇备至民间常以此二物为汤剂的药引子许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仲景方中十枣汤、麦门冬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不用生姜而独伍大枣;桂枝芍药知母汤、半夏厚朴汤和温经汤中独伍生姜而不用大枣各方皆有祛水之功,何以舍此而用彼盖祛水有缓急不同,法有取效部...

  • 糖尿病真的不可治愈吗?

    发布时间:2021-04-20

    很多人患糖尿病后,忧心忡忡,以为是不可治愈之病众多名医大拿从微观角度分析,以糖尿病为不可逆之症临床实验数据详实,条缕分析逻辑严谨科学,结论不容置疑然而我近期治疗两例糖尿病患者,迅捷获得良效,让患者喜出望外,自此有望摆脱终身服药的局面分享如下某律师,男,38岁,空腹血糖26,餐后两小时血糖32每天注射胰岛素,仍夜间汗出如洗,食欲亢进,消瘦口渴,小便酱油色,口干...

  • 《伤寒杂病论》少阴病脉象疑析

    发布时间:2021-03-13

    在胡希恕冯世纶六经八纲辩证思想体系里,少阴病属于表阴证,也即病位在表的阴性证,认为其脉象与太阳病相对,脉微细且一定是浮脉这一点值得质疑理由如下在伤寒论中,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按照胡希恕辩证思想,太阳病脉浮,是由于人体感邪后大量津液短时间充斥体表而发生的阳性病证反应比较合乎逻辑的是,少阴病,必然不会有大量津液短时间内充斥体表,其阴性病证反应只能达到脉微细...

  • 有的疾病为何治愈后会有反复?

    发布时间:2021-03-11

    有的病为什么治愈后会有反复有的患者会这样询问在这里试着解疑答复一下其中的重要原因古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用药物驱邪之后,病人身体一下感觉病愈了,认为不需要再吃苦苦的汤药了,然后就自行停止问诊用药了实则不然,此时邪气虽去,正气未复应当在邪气去后,再着重恢复正气才是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正气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人生于变化的天地之间,就有可能再度感受邪气,受到邪...

  • 人之区别于万物,是人有灵性,人有智慧,人有对来自体内外的外力袭击有本能的反应面对来自或内或外的外邪侵袭,人体会有应急反应,体内会产生相应的生物化学变化,以应对侵袭传统中医理论来自于古人对这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反复总结所以,越是有灵性的人,越是敏感的人,越容易被中医药所治愈而那些对外物没有生命反应的人是很难被中医药治愈的原因无他,神失其守也!

  • 如在细胞分子层面论中医,中医中药难以自圆其说,是为短如在气血阴阳寒热虚实层面论生命抗邪反应,中医中药疗效昭彰,是为长传统医学理论,源于古人防病治病的实践经验总结,受限于时代,受限于科学技术设备,不可能在体外有微生物学的丰富认知,也不可能在人体内有组织细胞学的生理病理知识数千年来,生活在神州大地的古人在应对自然气候社会变化引起的疾病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从...

  • 中医如何应对正邪不争的情形

    发布时间:2020-06-26

    中医利用正邪交争的人体反应规律,因势利导选方用药,则八法可用但若人体感邪后,正邪不争,四诊不显,但经现代精密仪器检测,确实有病灶,中医当何以处之

  • 中医药辩证重在圆机活法。

    发布时间:2020-06-02

    病人素体不同,感邪各异,反应有别,且在用药过程中也有变化,中医辩证不能拘执定见,当因循变化,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病变,方不变,则向之寿民,今为殇子也有的人初感邪气,外证不显,四诊不备,则更要详察,究其病机,切忌机械用药,盲信西医药理,以热助热,以寒益寒,伤人正气

  • 浅议“义诊”中义。

    发布时间:2020-05-04

    相对于公派、官派而形成的法定职责,医生在邀约承诺中与患者建立的医疗救治行为,应视为“义诊”在邀约承诺关系中,接受特定患者约请而对病人救治,是为小义接受不特定患者约请而对病人施治,是为大义作为谋生手段,站在治疗单一病人的角度上考虑,对某一特定患者施以救治的行为,是为小义,医生对所救治的病人肩负承诺义务而站在拯救某一区域群众,或者防止疾病传染或者急人所困的角度上...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