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广东湿热季,泌尿外科专家提醒您三伏天还需警惕……

2020年08月16日 112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众所周知,广东是湿热盛行的地区,所谓湿热是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

 

湿又称水湿,有内湿和湿之分。外湿属外邪,称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雨淋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所致,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湿与热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而产生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多为: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三伏天,则是每年湿热最肆虐横行的时期,尤其是广东地区!所谓三伏天,是指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阶段,比如: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体质虚弱等;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胃脘痛、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

 

 

 

然而,佛山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林富祥教授则提醒大家,三伏天不仅要冬病夏治,还需警惕“石淋病”(湿热下注证)!

 

 

 

淋病,是中医泌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和尿不尽等膀胱刺激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中医认为淋病即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 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称之。历代医家一般将淋病分为5种:即 气淋病、血淋病、石淋病、膏淋病、劳淋病,故合称“五淋”。其中“石淋”相对应的是现代医学的“尿石症”。

 

 

 

林富祥主任告诉我们:中医认为,肾乃水脏,职司水液的分清泌浊,而膀胱则为州都之官,负责贮藏和排泄尿渣,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二者功能正常则开合有度,水液排泄正常,人体健康。若膀胱为湿热病邪所侵袭,或肾气亏虚,肝气郁结等致使其气化功能失司而水道不利。古有云:“小便之通与不通,全看气之化与不化。”《证治准绳》有云“膀胱为水脏,热甚则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心主血,气通小肠,热甚则搏血脉,血得热则流行入胞中,过食膏粱厚味,脾受积食之气,积湿生热传入膀胱亦致为淋。因此,当湿热蕴结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就结为砂石,成为石淋。”综上所述,中医认为,石淋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肾虚膀胱热”,由于房事过度或年迈体弱,命门火衰,肾阳衰微,虚寒入内,导致肾气虚,膀胱气化失调,水道不得通利水结石聚而成。其次,如过多食入肥甘厚腻之品,使得体内之热聚集蕴积于下焦,煎熬尿液,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或滞留于肾或滞留膀胱,或滞留于尿道,形成石淋。三是久病多瘀,尿路结石病程绵长,结石羁留,阻遏络脉,导致气滞血瘀。因此尿路结石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而膀胱湿热,前者通常为本,后者则为标,本虚标实,在本病发生变化中,又出现气滞血瘀的病理所在。

 

 

 

在此,徐战平主任给我们以下建议:

 

一、治未病,防石淋

基于上述“石淋病”的致病机理,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如下习惯:多饮水,少久坐,常运动,均衡饮食,少喝啤酒、老火靓汤,少吃海鲜、动物内脏和菠菜,用药需谨慎避免钙片联合。通过生活调理,预防结石形成。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石淋病的患者通常为久坐不动少饮水饮食结构不合理服用药物长结石

 

 

 

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久坐的人,水喝少了,尿液得不到稀释,浓度增高的尿液结晶沉积,就容易形成结石。工作特殊的人群,应手机设置闹钟,提醒自己定时活动和喝水,每天饮水应平均分配,切忌短时间大量饮水,然后长时间不饮水。此外,如有职业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定期检查泌尿系超声,在结石萌芽阶段,采用下述排石汤,早治疗,避免病入膏肓。

 

 

 

饮食方面,如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形成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吃得太咸,人体中钠的摄入量增加时,也会增加肾结石形成的风险;很多饮料含糖量高,喝多了容易加速体内的水分流失,给结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爱吃肉的小哥哥,爱吃甜品、爱喝奶茶的小姐姐们需要注意了,如不注意,很可能被肾结石悄悄盯上了哦。

 

 

 

药物方面,服某些抗生素期间补钙,可能引起结石。如头孢曲松的代谢物与体内钙离子结合形成晶体,长期服用会在胆囊和肾小管沉积,部分人可能出现结石;甲硝唑与钙离子结合会生成不溶性沉淀,增大结石风险。此外,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在尿中溶解度低,如果同时吃酸性食物、药物,可能形成结晶,增大结石风险。因此,大家用药前需要注意哦。

 

二、已患病,促排石

如果很不幸,你已经罹患石淋病,那该怎么办了?

 

 

 

临床上将石淋分为以下四种证型。

  〔湿热下注型〕恶寒发热,腰痛,并可放射至肩胛部,小腹部或腹股沟,伴恶心呕吐,尿频数色赤,溺时涩痛,或尿中挟有砂石,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通淋排石 

〔方药〕用八正散或导赤散加减

 

  〔气滞血瘀型〕突然腰部或侧腰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溺时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牵扯腰腹,待砂石排出后疼痛可缓解。检查肋脊角处叩击痛呈阳性;或侧腹部压痛,痛后伴血尿,尿检镜下血尿,X线摄片腹部可见结石阴影,舌质黯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紧或沉。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石苇散加减

 

  〔肾阳虚型〕腰膝酸软,恶寒,面色恍白,尿频或小便不利,夜尿多,舌淡白, 脉沉细弱。X线摄片可见结石或伴积液等。

  〔治法〕温补肾阳 化石通淋

〔方药〕肾气丸加减

 

  〔肾阴虚型〕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失眠盗汗,心悸气短,五心烦热,精神萎靡, 食少纳呆,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肾阴虚 滋阴补肾

  〔方药〕六昧地黄汤加减

 

以上型对应治法和方药,需专业人士辨证施治,请大家切勿自行对号入座,建议到我院泌尿外科门诊(1号楼 4楼)就诊后再服用,避免加重病情。

 

如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我院还是现代化的治疗方案,比如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3D腹腔镜切开取石术

  

 

开放切开取石术

 

 

 

三、石淋净,防复发

1、指压疗法  以右手拇指指压患者背部的压痛点,经过经络传导对尿路结石起到治疗作用,指压疗法对肾绞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可促进排石。

 

2、食物疗法

1)玉米须泡水喝

玉米浑身是宝,玉米粒可以食用,玉米须又称为龙须,是中药材的一种,有很高的食疗价值。中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平而味甘,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玉米须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玉米须多糖,它具有利水消肿的效果,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从而达到增加尿液排出的效果。因此,玉米须对于肾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均有不错的防治之效。

 

 

 

(2)木耳  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对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粪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

 

3其他疗法

1)热敷  肾绞痛能够热敷绞痛一侧腰部,热敷可有助于缓解除肾盂与输尿管的阵阵痉挛性收缩,减轻肾绞痛,用湿热毛巾或热水袋都能起到效果,但要小心烫伤皮肤。

2)喝热水  喝几口热水,热水刺激消化道后,经过神经反射可缓解肾盂、输尿管的痉挛性收缩。

3水质硬度  水质的硬度也是影响肾结石的一个因素。有些实验表明,直接饮用硬度较高的水(烧开后茶垢多)可能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而水中镁/钙比值可能是引起该地区肾结石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饮用自然硬质水前必须进行软化处理,即煮沸后饮用(白开水),不喝生水。另外,建议肾结石病人和高危人群,尽量选择纯净水。

4睡前饮水  研究还发现,睡前喝水的人群肾结石患病率比睡前不喝水的人群低。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晚上正是尿浓缩的时候,更容易结晶形成结石。因此,为了稀释夜间尿液,最好睡前一杯水,早上起来一杯水最佳。

 

Tips: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热?

 

临床上湿热伤及的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般多见大肠湿热、肝胆湿热、湿热蕴脾,以及膀胱湿热等症。

1、表现分别是大肠湿热,多表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多或者是排黄色的稀汤样便,肛门灼热,伴有口渴,舌红苔是黄腻的。

2、如果是湿热蕴脾,可以见到脘腹的满闷、纳呆、呕恶、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不爽。舌红苔黄腻。

3、如果是肝胆湿热,多表现为右胁肋部的胀痛、纳呆、口苦、恶心。如果是肝胆湿热下注,男子可以见到阴囊瘙痒、睾丸的胀热、疼痛;如果是女子,可以见到带下黄臭、外阴瘙痒。如果是热偏盛,可以表现为大便干结。湿偏盛表现为大便稀溏不成形。

4、如果是膀胱湿热,还可以见到尿急、尿频、尿痛,以及小腹胀痛或者是腰痛、尿血等等症状。

总之,湿热所居的脏腑不同,临床表现互不一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