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带状疱疹遗留右侧三叉神经痛怎么办?

2020年04月14日 815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西安市户县59岁的杨先生,一年前突发面部疱疹后遗留右侧三叉神经痛。曾做过射频治疗无效,疼痛发作时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那么,关于带状疱疹遗留右侧三叉神经痛怎么办?

  姜海涛教授介绍:根据患者目前的检查资料,建议先进行颅神经显像检查,明确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如果存在骑跨,可以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其次出现心率加快问题需心内科排除心脏问题。

  如果是带状疱疹后导致的三叉神经痛,不建议手术治疗(显微血管减压MVD手术)手术效果不是很理想,对于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建议:伽马刀、卡马西平、营养神经药物,达到止痛的目的。

  二者临床发病有什么区别?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疼痛性质:无先兆的骤然闪电样发作,呈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可有流泪、流涎、面部抽搐等伴随动作,常以手掌紧按面部或用力揉搓,长期可造成患侧面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稀少。

  (2)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以右侧为多,最常见于第Ⅱ、Ⅲ支分布区内,其次为单纯第Ⅱ或Ⅲ支,3支同时受累者少见,单纯第Ⅰ支受累者亦少见。

  (3)疼痛持续时间:每次发作历时1~2分钟后骤然停止,以白天为主,夜间减少。

  (4)发作频率:间歇性发作,可自行缓解,自然间歇期可达数月至数年;随病程延长发作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自然间歇期缩短,甚至终日发作。

  (5)疼痛触发点:半数以上可有“触发点”或“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口角、门犬齿、上腭、颊黏膜等处;面部的机械性刺激,如谈话、进食、洗脸、刷牙或风吹等可引起发作。

  (6)不典型三叉神经痛:持续性疼痛基础上,有阵发性加重,也可以表现为阵发性麻木,无“扳机点”。非手术禁忌,但疗效较典型三叉神经痛者差。

  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

  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

  疼痛特征:

  ①自发痛:在没有任何刺激情况下,在皮疹分布区及附近区域出现的疼痛。

  ②痛觉过敏: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或延长。

  ③痛觉超敏: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如接触衣服或床单等轻微触碰或温度的微小变化而诱发疼痛。

  ④感觉异常:疼痛部位常伴有一些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感,也可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

  病程:30%-50%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常发生于三叉神经之第一支(眼神经),分布于头皮前额与上睑的皮肤,偶尔也会侵犯第二支(上颌上睑)第三支(下颌)分布于下眼睑、鼻翼、颧颊部及上唇的皮肤,耳屏前、下颌及下唇的粘膜和皮肤,以面部中线为界,一般仅累及患侧。

  临床诊断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史、影像学(颅神经显像)明确三叉神经与血管是否存在压迫,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重要指征。

  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

  1.抗原检测:查疱疹基底细胞刮片或疱疹液中的抗原,可以直接做出诊断。

  2.辅助检查

  CT和MRI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引起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性质;颅神经显像助于明确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压迫病因。

  二者的治疗及预后有什么区别?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止痛的方法很多,有药物(卡马西平等抗癫痫类的药物)、伽玛刀、射频、球囊压迫……,但是这些方法只能控制疼痛,容易复发、无法根治。由于病因是由于颅内责任血管发生骑跨导致,因此还需要利用外科方法分离被压迫的三叉神经、血管及其与神经根之间的粘连,并垫以适当大小的Teflon彻底减压后,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目前85%以上的患者可达到治愈。

  术后面部疼痛症状就会消失,术后1周内出院,彻底恢复正常。但是根据临床患者资料显示,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延迟治愈的现象,这部分患者术后症状会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消失。

  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病程经过长短不一,可在疱疹消退后持续数日、数月乃至数年会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在部分患者中,持续时间会相对较长。有报道证实,部分患者会在皮疹愈合后持续数年,短则1~2年,长则甚至几十年

  目前尚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已经确诊的PHN患者,多模式的干预方式往往是良好预后的必备条件,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毁损等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三叉神经痛都是疼痛非常剧烈的疾病,会导致社会心理方面的负担,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可以帮助提高治疗方法的有效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