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夏日艾灸补肾,让你“肾”气凌人!

2021年08月08日 85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艾灸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是一种日常养生的方式,而“补肾”又是一个十分受关注的话题,有的肾友就会发问了,能不能通过艾灸补肾呢?艾灸补肾的功效又如何呢?答案是肯定的,补肾是一个过程,需要慢慢调理才能起到作用,想要补肾延年保健,艾灸疗法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通过在人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益脏腑从而防病祛邪、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称为保健灸法。

.艾灸在临床中对肾病的研究

一、临床观察发现对于治疗肌酐、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及24h尿蛋白方面,艾灸联合西药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明显改善,肾病脾肾阳虚型水肿病人在西药基础上采用艾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其中医症候,减少水肿的疗效。

二、中医认为艾灸不仅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回阳救逆的作用。而且艾灸相当于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改善肾功能、影响细胞因子表达、提高免疫力、减轻水肿状态、减少感染、改善肠胃不适及临床症状等作用。

三、艾灸可以治疗透析患者的睡眠障碍。艾灸属于睡眠障碍的干预方法之一。有研究显示:艾灸可以改善失眠症状与睡眠障碍,促使透析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提升,使其复发率明显降低,还可以使对药物的依赖性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睡眠障碍患者行艾灸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可使患者睡眠与生命质量充分改善。

.艾灸的应用方法及选穴

1、艾灸是将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于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进行温熨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方法,具有扶正祛邪、益气养血、温通经络等功效。

2、艾灸对于临床主要选择的穴位是肾俞穴,肾俞穴是肾中经气输注的部位,与泌尿系统功能关系密切,是临床治疗肾病的首选穴位。

在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当中,是指如何教人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以达到长寿的目的,艾灸对治疗肾脏疾病是有所帮助的,起码可以起到辅助性效果。

当然,也不能太过依赖艾灸的治疗效果,艾灸虽然好,但是我们要清楚,艾灸并不是万能的,治疗肾脏问题还是要到医院,遵从医生的安排,做针对性的治疗。

.为什么艾灸可以补肾?

肾阳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肾阳不足是肾虚的一个主要方面。肾阳又称为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一身阳气之根本,如《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所说“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

艾草本身具有温经散寒之功,艾灸能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

.保健灸常用的补肾穴位

1.足三里

定位: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

功效:健脾益胃、补益气血。

主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劳、早衰。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

2.三阴交

定位: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功效:温肾健脾、祛湿利水、调经止痛。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

3.神阙

定位:为腹部肚脐正中,属任脉。

功效:温阳益气、补肾健脾。

主治:脾肾阳虚,症见畏寒肢冷、面色淡白、神疲乏力、泄泻甚至下利清谷,及命门火衰导致的阳痿、早泄、遗精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