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疾病介绍|漫谈椎弓峡部裂

2020年04月12日 1929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腰椎小关节的作用

小关节是椎体后方的对称排列的关节,与椎体的椎间盘共同维持椎体间的稳定。小关节主要发挥着两个作用,其一是引导脊柱运动方向的轨道作用,其二是防止椎体向前滑动的卡扣作用。

(后方的小关节依靠峡部连接,防止椎体的向前滑移)

每个小关节由上下两个关节面组成,而每个椎体有左右两个小关节。故而一个椎体由左右两个小关节,共四个关节面镜像排列组成。

小关节的结构以及应力

上下两个小关节痛过椎弓根峡部相互连接。椎弓根峡部顾名思义即是关节的中间部分。在拉丁语中pars interarticularis意为连接小关节的骨性桥梁。峡部一词来源于地理学上的连接两块版块之间的细小部分。因此,椎弓根峡部是指两个小关节与椎体主体之间的骨性连接部分。

(峡部意思是连接主体和周边的细窄区域)

椎体的下部,L4-S1的的排列斜度就像倾斜的滑雪板。并且这部分的椎体承担着整个上半身的重量。椎弓根峡部连接于后方的小关节是防止椎体向前滑动的主要力量。

你可以想象一下,人的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加载在这些结构上,若叠加一些剧烈的运动例如起跳着地,或者腰椎极度的屈曲所产生的撞击力。这些过载的负荷可能造成构成椎弓根峡部的皮质骨以及松质骨的断裂。

椎弓峡部裂的发生

就像反复弯折会最终造成钢丝的断裂。如果峡部持续的遭受过量负荷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复缓解,最终则会造成峡部骨折的发生。峡部裂也存在着一定的遗传性。峡部骨折通常只发生在单侧,但健侧由于对侧的断裂后负担加重,最终也会造成双侧峡部的断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防止脊柱前滑的后方牵引力,最终会造成脊柱的滑脱。

(当峡部断裂时,椎体前倾力和后方小关节拉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椎体可能发生前倾(滑脱))

椎间盘是人体绝佳的缓震装置,并且是脊柱应力的主要吸收成分。但是椎间盘缺乏横向的抗滑移性,若缺乏后方骨性结构的支撑,椎间盘在异常应力的暴露下会产生损伤。而小关节的完整性保证了椎间盘的不会因为滑移掉落。

在异常的应力下,椎间盘会受到牵拉并撕裂。上方的椎体会相对其下位椎体向前滑移。(有时腰5的椎体甚至可能滑移到骶骨的前方)

在椎体发生滑移前,单纯的峡部骨折称之为峡部裂。若进一步发生椎体的滑移则称之为椎体峡部裂滑脱。

峡部裂好发于成人,特别是那些从事如例如举重和体操这类大负荷运动的人群。据估计每二十个儿童中约有一个可能会发生腰椎峡部裂,儿童腰椎峡部裂好发的年龄在8-15岁。

但是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中并没有那么高的确诊数?

儿童的骨折有时候没有那么典型的主诉,或者症状不明显而不向父母或者老师报告。许多孩子在峡部裂造成椎间盘损伤后才有明显的的感觉。

诊断和治疗

治疗这种疾病的问题在于,青少年通常不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不适,并且峡部裂的确诊需要借助于MRI或CT的扫描,很难在早期诊断出该疾病。儿科医生也可能缺乏对这类疾病的意识。如果峡部裂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后续的治疗可能会更加困难。

(椎弓峡部裂的示意图)

(在X线上椎弓峡部裂的典型表现是苏格兰狗项圈症)

通常,儿童由于生长发育旺盛,具有非常好的骨折愈合能力。但对脊柱的峡部而言,骨折不愈合的风险仍然很高。

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这个位置骨折的接触面积很小。通常骨折断端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愈合,一些峡部骨折断端接的面积甚至比一些手骨的面积还要小。

较高松质骨占比也是骨折获得良好愈合的保障。松质骨是硬皮层骨内部的“海绵状骨”,富含许多成骨细胞和血供。不幸的是,峡部几乎没有松质骨。

第三个问题是,椎弓的峡部这个部位具有很高的活动性并且有很高的应力,这是造成峡部易发骨折的原因。此外,让一个平时好动的小孩静养是很困难的。支具可以减少患者的活动,但没法做到骨折部位的完全制动,这不利于骨细胞的生长分化。

椎弓峡部的骨折有三种预后

1.骨萎缩

2.肥大

3.移位

萎缩性骨折会导致骨不愈合。此类骨折的断端就如烧过的火柴棒一样稀疏,断端很难愈合。

肥大性骨折的原因是骨折的断端较厚,扩大并融合(彼此相邻)。这种情况下峡部的单侧骨折在支具固定的情况下预后十分良好。

在常见的双侧椎弓峡部骨折中,若不给予支具固定制动,骨折的预后会非常的差。即便是单侧的峡部骨折或者是肥大性的骨折,在支具固定的情况下,休息3-6个月依旧只有50%左右的愈合率。目前尚没有准确的关于骨折再发的数据统计,但是骨折愈合的儿童如果恢复到先前的活动水平和强度,有时仍然会再发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和滑脱程度,腰椎滑脱通过手术内固定的方式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成功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