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它才是令你耳朵“嗡嗡响”原因!预防仅需这样做

2017年12月20日 2154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像这种外界没有声源但是始终感觉耳朵嗡嗡响的情况就称之为耳鸣。你知道耳鸣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判断自己得了耳鸣?在2017年“国际聋人节”来临之际,凤凰健康邀请了北京东城中医医院耳科主任孔令惠帮你解决耳鸣带来的困扰。


资料图(供图/视觉中国)


耳鸣久患不治容易引发耳聋,8个问题可自测。

近年来,耳鸣的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耳鸣会造成患者的听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致耳聋。其实,只要我们可以早发现病情,及早检查诊治是可以恢复健康的。但还有许多人认为耳鸣是一种常见现象。对耳鸣的症状不了解,所以诊断不及时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病情的加重。


东城中医医院耳科孔令惠主任指出,长期严重突发性耳鸣,首先会令人产生担心、心烦意乱、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其次,导致听力下降,容易造成听力障碍。第三,令患者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得不到有效休息,使患者烦躁不安,辗转难眠。第四,听力障碍严重干扰工作效率。由此可见,耳鸣危害如此之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耳鸣?东城中医医院孔令惠主任与大家分享了8个自测耳鸣的小问题,我们一起测试下吧!


一、耳朵嗡嗡响是否超过3天?


二、是否耳内有跟心跳一致的飕飕声、嘀嗒声或轻叩声?


三、是否耳内有一种连续而稳定的噪音,有刮风似的呼呼声,有机器响似的隆隆声,有蝉鸣般的唧唧声,或有的似虫鸣、鸟叫、流水声,以及哨声、铃声?


四、是否耳鸣的同时伴有耳痒、耳痛、蚁爬感或耳闷耳堵塞感?


五、是否有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闷胀感或压迫感等,单侧性听力下降?


六、是否听力感越来越差,出现耳鸣、耳闷等症状,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加重,并造成耳痛?


七、是否头痛,常常感到烦燥不安,影响工作和睡眠,非常痛苦?


八、是否双耳听力慢慢减退,伴有耳鸣、眩晕,两耳重听如聋,午后、夜间症状更明显? 


有上述症状该怎么办?孔令惠主任指出,“如果你已经持续了以上一种症状很长时间或者有超过以上两种症状,说明你已经患了耳鸣,应该及早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和治疗。久患不治认容易引发耳聋。”但她也嘱咐大家不要担心,“即便是发现自身出现耳鸣的症状表现,也不要惊慌,尽量让自己放松,以免压力过大对耳鸣有影响。”


耳鸣病因复杂,针对性治疗是关键。

孔令惠主任向凤凰健康谈到,“像耳鸣多年的患者,大多数都会尝试各种治疗耳鸣的方法,但会因为治疗时间短、治疗方案不具有针对性或不够专业,最终造成了他们失去治疗的信心,一直拖到产生严重的后果才再次接受治疗。”


但孔令惠主任表示,形成耳鸣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耳鸣患者病因都会有所不同,治疗需要有针对性。同时耳鸣患者的心理干预也很重要,要学会与耳鸣和平共处,减少焦虑情绪,把对生活和心理的影响降到最低。


具体来看,耳鸣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噪声: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人要注意噪声防护,如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大音量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使用随身听耳机。


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


血管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耳鸣,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不良习惯: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要注意改变不良习惯。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耳鸣的发生。


药物性: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鸣: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


学会善待我们的耳朵,做好9件事预防耳鸣、耳聋


第一,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多吃一些锌、铁、钙含量丰富的食物,补充微量元素,有利于微血管的扩张,能够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第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人的情绪过于激动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造成内耳供氧不足,从而导致突发性耳聋。


第三,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

避免滥用抗生素,降低药物性耳聋的发生率。


第四,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

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损害听毛细胞,损伤内耳,导致噪音性耳聋。要注意远离工厂,避免常到迪厅,KTV等娱乐场所。另外,也应避免长时间听耳机,大声听耳机,不要经常听声音嘈杂的摇滚乐, 防止出现听力减退。


第五,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

这类疾病可能会引起耳朵的病变。


第六,及早发现耳鸣症状,避免患耳疾。

及时发现症状,治疗关键就是要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听力的恢复会有很大的帮助。要提高意识,尤其注意小儿,避免其患耳疾。积极治疗新生儿黄疸、接种疫苗避免传染病。


第七,经常按摩耳朵

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这对耳朵是有好处的。


第八,尽量少掏耳朵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干净药棉(不能用一般的棉签)清理耳朵。 但要注意掏耳朵的频率及力度。若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第九,其他

我们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在工作生活中,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外出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尤其是头部,如果骑摩托车一定要使用头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