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何为药物性间质性肺炎

2020年07月26日 913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间质性肺炎(ILD)以肺泡壁为主要病变,也可波及细支气管、肺泡腔、肺小血管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引起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尽管约75%的ILD迄今原因不明,但是药物性间质性肺炎可尽早预防。

药物性ILD的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是ILD患者的共有表现,也是最具特征性的症状,多为隐匿性,最初只发生于运动后,渐进性加重,亦称劳力性或运动性呼吸困难。患者常有呼吸浅快及明显的易疲劳感,但很少有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一般喜平卧或侧卧位,其次咳嗽、咳痰、咯血较少见,ILD患者早期接触抗原后4~8h可出现持续的干咳,达12~48h或更长。咳嗽为ILD早期症状时易被忽视而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故详细询问病史十分重要。另外药物性ILD胸痛多常见。

药物性ILD的危险因素

年龄:细胞损害性药物引起间质性肺炎与活性氧有关。抗氧化能力下降的高龄者容易发生肺炎,而且一旦发病则预后不良。推测不仅单纯由于抗氧化能力降低,而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抗炎症反应以及修复能力等都降低的缘故。

药物剂量和疗程与肺毒性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博莱霉素、马利兰、胺碘酮是代表性药物。

目前对癌症化疗多采用多药联合的方法,多种细胞损害性药物合用不仅增加肺炎的发生率,而且较小剂量也可引起发病。如吉非他滨与博莱霉素、多西紫杉醇、紫杉醇合用,紫杉醇与卡铂合用。

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呼吸功能低下时,即使轻度肺炎也可致死。很多药物对于有ILD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引起急性加重的可能性较高。另外,肺癌患者常合并ILD,因此治疗时易疑为药物性肺炎,必须与感染性疾病和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水肿相鉴别

导致ILD的药物与机制

主要高危险药物有抗癌药物如博来霉素、卡莫司汀、盐酸平阳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氨柔比星、环磷酰胺及异环磷酰胺等。抗菌素类如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心血管药物如胺碘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等。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目前研究认为,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机制复杂,并无循证医学证明的确切的依据,但目前认为主要是通过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两种途径:1)药物可因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导致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肺脏的损伤,使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受损,肺血管通透性增强,形成肺泡壁和间质炎症,最终导致肺纤维化。2)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肺组织血管通透性亢进、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增生,形成肺泡和间质性炎症,甚至肺间质纤维化。

 

文献参考

   尹文杰,孙录.药物性间质性肺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632-563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