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五十肩的缘由

2022年03月13日 833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前言:门人集体整理,朱良春执笔,《章次公医案》中写道:赵男,左臂经脉疼痛,上及肩胛,下达肘部五十以后有之,多属血虚不能营养经脉

中医认识疾病的方式,大多靠望闻问切,并在这种反复的诊疗过程中,认识到疾病的现象和本质。比如以上讲的,(1)左臂疼痛,古人认为手臂除了骨骼、肌肉,就是经脉了,这种疼痛没有活动受限,那就排除了骨骼的问题;痛点不固定局部无肿胀,大概率不是肌肉的问题;剩下的只有经脉了。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部位的疼痛?与年龄有关,50岁以后多见,在缺乏“循证医学”的年代,这种规律就是靠反复观察得出来的。简而言之,看了一千个一万个同样疾病的病人后,发现其中大部分病例五十岁左右或之后发病,于是得出初步判断:“五十肩”存在的可能性。之后这一判断会在后续的年代里被反复验证,最后就成了老百姓都知道的规律了。这样的规律是从纵向的大规模的人群中观察而得出来的

(3)多属血虚不能营养经脉?即用养血补血的药物可以使患者这种疼痛的症状尽快改善,那么,推导出来这种“五十肩”的病理过程可能与血虚有关,并且这种论点会在后续的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有区别,后者更注重横向的数据队列,前者讲究时间的跨度和实践的厚度;后者是通过严格的设计之后再进行临床观察得出的数据,前者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的经验。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曾经碰到的一个病例,五十多岁的女性,因单肩痛而去就诊,挂号骨科,骨科通过检查和磁共振摄片后认为肩膀没问题,也没啥药好吃,回家观察;但是患者肩痛照旧并且影响生活,又去医院看,这回去了内科,从内科的角度看,单肩痛当然也可以排除下乳腺的问题、肺的问题、甚至心脏的问题,所以就做了乳腺钼靶、胸部CT、以及心脏相关检查,发现没问题,所以继续建议去看骨科。然而患者疼痛持续,医生判断没病,但患者的客观症状确是存在的。

其实,对患者来讲,你只要解决我的疼痛就可以了。但是对专业的医生来说,必须查找出可以看得见的问题才算罢休,才可以用药,思路很严谨。至少得判断出是否是肩袖损伤、肌腱炎、肩周炎、或是颈椎方面问题引起的肩痛、也可能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肩痛、或是脏器疾病反射至肩背部、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肩背部所引起的肩胛骨疼痛等等。

这样的患者如果来找中医医生看,医生也要综合患者的主诉症状、发病诱因、发病过程、以及医生的经验,做出自己的判断。判断分析下来,如果是经脉出了问题,不仅需要针灸等方法外治,还可以中药内养,疗效快的可能针灸一两次就解决问题了,慢一点的话加中药两周左右也就可以了,并且费用少。假如治疗两周还没好,那么就要做进一步的理化检查了。

当然这样的肩痛不会一次治疗就彻底好了,可以好几年不痛,也可能几个月就再犯了,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虚不能营养经脉的状态会越来越严重,对于肩膀来说,不用则废退,多用则劳损。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体就像是一个机器,气血就像是“油”,随着年龄的增长,机器老化,“油”越来越少,这种时候断断续续吃中药,就像是给机器加加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