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伤口坏死发黑要截肢,这个技术保住了她的腿

2020年09月08日 84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70岁的赵大妈患有帕金森病,近几年又查出了二型糖尿病,去年运动功能开始大幅衰退,只好长期卧床。疫情期间,赵大妈久卧不起,且由于家庭护理不够专业,足跟、臀部出现了大面积破溃,伤口疼痛剧烈,进一步加剧了她的痛苦。


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赵大妈对温度的感知和触觉越来越迟钝,将近一个月后,破溃仍没有愈合的趋势,甚至还出现了坏死发黑的症状,江西当地医院观察病情以后,建议截肢。


足部破溃发黑

赵大妈和家人没有放弃希望,经人介绍,他们来到了上海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占世坤主任在对患者系统检查后,发现她的下肢缺血严重,血运差导致伤口不易愈合,加上血糖太高,伤口也很容易感染,常规治疗方法很难治愈,于是占世坤主任决定使用脊髓电刺激疗法试试看,这是一个对付难治性肢端缺血伴随疼痛的新武器。


脊髓电刺激疗法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神经调控新技术,在欧美已被广泛应用于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其原理是:通过手术将电极放在脊柱内,按一定的频率放电,刺激副交感神经,帮助舒张血管,达到持续改善下肢和足部微血管循环的目的。


糖尿病足的主要特征是膝关节平面以下多处狭窄形成血管“串珠样”改变。传统的球囊扩张疗法很难将多处堵塞的血管全部通开,即使通开,血管的再狭窄率也非常高,因此病情常常反复,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痛苦。

刺激器植入手术中

脊髓电刺激技术不再着眼于处理堵塞部分,而是通过神经调控使血管扩张,将常规疗法的“明修栈道”变成“暗度陈仓”。同时很大程度上缓解糖尿病足神经病理痛,降低截肢率。


占世坤主任先为赵大妈做了一期电极植入测试手术,手术当晚,一直困扰赵大妈的夜间静息疼痛就缓解了很多,腿部有麻麻的“过电”的感觉,脚的温度也升高了。观察了几天,手术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证明,于是占世坤主任为赵大妈进行了二期刺激器的植入手术。


目前,手术已完成一个多月,赵大妈脚上的坏疽已经愈合50%以上,疼痛感基本消失。“不用截肢了!”赵大妈的激动溢于言表。


足部的坏疽愈合中


该刺激器的使用寿命在9年左右,到时候更换电池,就可继续使用。


糖尿病在我国是高发疾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主要的合并症——肢端缺血的下肢表现,临床表现有跛行、溃疡、重度疼痛和肢体坏死。合并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更易发病。



脊髓电刺激(SCS)是一种神经调制技术,1967年在国际上首次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和交感神经介导的慢性疼痛。1976-1981年间国际上首先报道了用SCS治疗下肢血管疾病。近些年的研究和指南更新显示,脊髓电刺激可以有效缓解慢性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疼痛,还能预防或延缓截肢并改善肢体的存活率。在欧洲,脊髓电刺激常被用于治疗外周缺血和顽固性心绞痛。


在我国,脊髓电刺激运用还不广泛,还有许多尚未被开发的治疗用途,比如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下肢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综合症等肢端缺血疾病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