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房颤的治疗(国家标准)

2020年06月19日 99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药物治疗不可以根治房颤,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 、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房颤但是有一定复发率,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和外科迷宫手术。

急性期治疗

第一次房颤发作的患者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处理。如果房颤再次发作,可以采取上次的治疗经验,比如服用药物等,为去医院就诊争取更多时间。

一般治疗

心理护理:和患者充分沟通,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

给氧及血氧监测:缺氧可导致或加重房颤,当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 mmHg时应给予吸氧并进行血氧监测。

心电监护:对因房颤导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行心电监护。

病因治疗:伴有潜在病因的患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应针对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房颤可控制节律、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抗凝药物

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较高,应积极配合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

合并瓣膜病患者

应采用华法林抗凝,需定期监测INR,将值控制在2.0~3.0。

非瓣膜病患者

应根据CHA2DS2-VASc评分法(具体评分细则如下表)进行危险分层评估后用药。≥2分的患者需要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以及华法林。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选取合适抗凝药物,一般而言,新型口服抗凝药疗效稳定,不需要反复复查凝血指标,同时颅内出血等大出血事件风险较低,为多数房颤患者的优选方案。

CHA2DS2-VASc评分法

危险因素 分值

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不全 1

高血压 1

年龄≥75岁 2

糖尿病 1

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栓史 2

血管病变 1

年龄65~74岁 1

性别(女性) 1

总分值 9

危险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不全

高血压

年龄≥75岁

糖尿病

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栓史

血管病变

年龄65~74岁

性别(女性)

总分值

需要电复律的房颤患者

当房颤持续时间不超过48h,可在使用抗凝药的同时进行电复律;超过48h,需接受3周抗凝药物治疗后再行电复律,或经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左房血栓形成并给予充分抗凝的同时可行电复律。待心律转复后继续抗凝治疗4周。

节律控制药物

I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IC类(普罗帕酮)或III类(胺碘酮)药物均可能转复房颤。房颤持续时间越短,用药越及时,转复成功率越高。

用药注意事项

IC类药物可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

胺碘酮是目前常用的维持窦性心律药物,可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

有效控制心室率,可以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控制心室率的常用药物包括:

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经常单独应用。

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洋地黄类如地高辛,目前医生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手术治疗

房颤的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和外科迷宫手术。

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对房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其主要优势包括微创、无痛、恢复快等。2018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指出,目前房颤消融成功率可达60%~90%,再次消融成功率将进一步提高。

射频消融治疗术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但也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比如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血栓形成、心脏压塞和局部血管出血等。

术后须卧床6~12小时,同时在穿刺部位压迫止血,术后应继续服用抗凝药2~3个月,对于术中消融范围广泛的患者可给予4周的抑酸药物治疗以预防食管黏膜损伤。术后需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以评估手术效果。

外科迷宫手术治疗

外科迷宫手术即按照心脏“迷宫路线”进行切割和缝合心房肌肉,是最早的房颤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被称为外科治疗房颤的金标准。

目前主要用于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可有效维持窦性心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随着新型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迷宫手术治疗房颤从以往的1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左右。但是该手术缺点是手术创伤大,特别是术后出血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

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每日进行一次心排出量测定。

术后常规抗凝治疗6~8周,如果同时为心脏瓣膜置换术者,则术后终生抗凝治疗。

射频消融及外科手术风险

血管穿刺并发症:包括局部出血、血肿形成、穿刺部位的感染等;

心脏组织损伤:如房室传导阻滞、瓣膜反流、肺静脉狭窄、心脏穿孔及心包压塞;

术中可出现冠心病、心衰等基础疾病加重;

脑梗及脑出血;

伤口感染;

其他:如食管黏膜损伤及左心房食管瘘、心脏损伤后综合征、药物过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其他治疗

电复律是治疗房颤的物理疗法,是指将两个电极片放置在患者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

紧急情况下出现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

房颤症状严重,患者难以耐受;

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

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患者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