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疲劳综合症

2020年03月05日 93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赶紧看一下,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过劳死都是可预防的,身、心并重!

红巾大夫

07-12 18:28

空军总医院神经精神专业主任医师

刘红巾教授


美国公布了在 911事件前后纽约地区驾驶员发生慢性疲劳的情况, 将慢性疲劳分成 3个等级: (1)延期疲劳: 指不能解释的疲劳持续 1 个月左右; ( 2)慢性疲劳: 指疲劳持续 >6 个月; ( 3)慢性疲劳综合征: 1987年美国将一组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 其中以抑郁、焦虑等症状为核心的心理疲劳是必备条件。 2004年美国公布了调查结果, 发现 2001年 911事件发生之后 3种疲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911之前 , 结论是心理创伤是引起不能解释原因的慢性疲劳的主要危险因素。

1 慢性疲劳与心身密切相关

Kapfhammer等认为精疲力竭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常见的症状, 其发生是多因素的, 常在免疫功能减退, 病毒感染以后发生, 并常以与心理或精神障碍共病的形式出现, 如抑郁、焦虑、人格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等。M izota等共调查了日本 392个丧偶的家庭, 其中 225个 家庭中 307个成员的资料是有效的, 作者发现丧偶的家庭成员 往往在很长时间内仍感悲伤和痛苦, 有强烈的怨恨和后悔, 有被歧视和孤独感, 因此限制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其中 70%感 到内疚和焦虑不安, 主诉慢性疲劳、精力减退和活力不足, 有46%出现精神障碍。英国全科医学研究中心分析了自 1990 ~ 2001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率, 发现英国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例女性多于男性, 除长期体力和心理疲劳外, 与病毒感染共病的几率自 9% 上升至 26%, 其中纤维性肌痛症从 1人 /10万 人口增至 35人 /10万人口, 但与病毒感染共病的情况很少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2慢性疲劳综合征与精英症候群

在西方, 慢性疲劳综合征多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白人中, 而医护人员的发生率又高于一般人群。在我国 40岁以上的白领阶层中慢性疲劳的情况比较突出, 其中75%属于亚健康人群。其主要症状为: ( 1) 不易缓解的体力和心理疲劳; (2) 无明确原因的乏力; ( 3) 失眠早醒; ( 4) 头胀、头痛; (5) 注意力不易集中, 记忆力减退; ( 6) 食欲不振; ( 7) 胸闷或不定位疼痛, 如肩部或腰背痛; ( 8) 心情压抑、焦虑、 好发脾气; ( 9) 兴趣减退, 活力不足; ( 10) 性功能减退; (11) 低热; ( 12) 咽干痛或喉部堵塞感。上述 12项症状标准中至少符合 8项, 并具备以下 2项诊断标准者, 方能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 1) 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 持续 6个月以上; ( 2) 经过追踪观察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器质性疾病。我国白领人群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 与此同时, 近年来有关精英症候群的报道日见增多。精英是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 然而与他们相关的名词还有: 亚健康、工作倦怠、心理衰竭与过劳死。容易出现的心理特点是相对剥夺感, 由于精英群体均受过高等教育, 期望值高, 事业心强, 均能勤奋甚至玩命工作, 当他们实际得到的与期望得到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时, 很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 危机意识强烈, 并把这种剥夺感压抑在内心, 长期处在压抑状态时, 会经过警觉、 反抗和耗尽 3个阶段, 最后达到心理衰竭、精疲力竭的状态, 身心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失去创新能力和生命活力,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3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防止过劳死的措施如下:

(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连续不休息的工作工作数小时之后, 应有短暂的休息。休息时间宜交替活动人体的各个部位, 如左撇子宜多运动右侧肢体, 脑力劳动者宜多活动肢体和颈、腰部, 体力劳动者休息时要用脑。?减少夜生活, 提倡早睡早起, 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转移注意力, 释放和忘却烦恼, 下班后选择一种与工作无关, 既能放松又有兴趣的活动, 如跳舞、听音乐或游泳, 调节情绪并恢复疲劳。定期参加体检, 早期发现存在的心血管疾病, 及时加以干预, 也是防止过劳死的必备条件。

(2)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现代心理治疗方法, 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较显著的效果, 同时也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 生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

(3)药物治疗: 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以下 5种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焦虑、抑郁、某种人格特征、社会孤立以及慢性的生活应激事件。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如吸烟、酗酒、冲动、缺少睡眠等因素, 激活交感张力和血小板的活性, 激活多重危险因素, 促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心理应激对于心血管事件的促发作用绝不亚于传统的心 血管危险因素。因此, 宜同时应用药物缓解焦虑不安, 紧张恐 惧以及重度抑郁等情绪障碍, 如应用来适普等 SS R Is类药物, 既能缓解多种心理应激, 又能保障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贯彻健康生活方式,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态;有上述迹象者要及时就诊,关爱生命,远离过劳死。


可加红巾大夫微博,做粉丝,看科普。

健康养生精神病亚健康

头条号 / 红巾大夫

0